如何避免透支存款

Outliving your savings money retirement how to
退休的时间越长,你的储蓄枯竭的可能性就越大。

活过你的存款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仅是对退休人员。

FIRE投资者——财务独立,提前退休——通常都很年轻,但他们会无休止地争论从储蓄中可以取出多少钱,如果你很早就退休,知道这一点尤其重要。

直到最近相当普遍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可以住你的投资的4%,每年调整通胀后,他们应持续一生,但这近来受到许多美国分析人士声称,它现在应该更低的利率,一些低至3.3%。

问题是,你退休的时间越长,即使你遵循4%的规则,你花光钱的可能性也越大。

4%提款的规则备受争议

即使是被广泛认为是提出4%法则的Bill Bengen也表示,这一法则经常被误解和使用得过于简单,因为它是为“最坏的情况”而设计的,比如1968年10月通胀高、股市飙升的时候。

他表示,自1994年他提出这一规则以来,该规则一直运行良好,但鉴于目前通胀率较低,这一规则有可能被修正至5%。

当然,通货膨胀目前很难预测,但看起来肯定是在攀升而不是下降,所以这个数字可能需要再次回落。

事实上,其他研究过这一规则的金融规划师和分析师得出的“安全”数字要低得多。

Morningstar选择为3.3%

投资研究公司Morningstar建议,如果人们希望确保自己的退休储蓄能持续一生,那么提款率应该低至3.3%,假设30年的投资组合是平衡的,提款是固定的。

这一计算结果意味着,退休人员有90%的可能性不会在退休时用光所有的钱,尽管较低的提款金额意味着他们需要工作更长时间或更努力地存钱。

研究称:“鉴于目前的情况,退休人员可能至少要在某些方面重新考虑如何定义他们的‘安全’提款率,以使他们的资产保持长久。”

“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退休人员愿意调整其中一些变量,比如容忍较低的成功率或放弃完全的通胀调整,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初始提款率和更高的终生提款率。”

Vanguard发现FIRE的投资者应该非常小心

Vanguard也做了一些关于4%规则的研究——尤其是当它适用于FIRE投资者时——并对那些疯狂地想存钱并早早退出激烈竞争的人提出了一些悲观的发现。

50年的退休生活——这是很多人的FIRE目标——与传统的30年退休生活相比,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Vanguard的研究发现,随着退休期限的延长,当你使用4%的提款率时,用光钱的几率会显著增加。

以30年为期限,资金耗尽的可能性为18%,略高于最初的研究结果,因为Vanguard假设股票和债券的回报率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从40年的角度来看,失败率跃升至令人担忧的46%,而从50年的角度来看,失败率为64%。

三分之二的人将在50年前用光所有的钱

因此,如果你在40岁退休,希望再活50年,你有三分之二的机会比你的存款活得更长。

在澳大利亚,这项研究特别有趣,因为4%的规则被有效地奉为退休后安全的“初始”提现率。

由于养老金在税收方面的显著优势,资金耗尽的风险可能更低,但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考虑。

超级取款有法定的最低限额,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

退休后的额外提款迅速增加

目前,由于一些临时大流行规则,法定最低撤药限额已减半,这意味着65岁以下人群的最低撤药限额仅为2%。

在2021-2022财政年度末,这一比例可能会回升到传统的4%。

利率上升4%到5%的年龄在65年到74年,6%的75年至79年间,7%的年龄在80年到84年,9%的年龄在85年到89年,11%的年龄在90年到94年,高达14%,如果你有幸达到95或以上。

退休金是为抽取而设计的

澳大利亚的退休金提现率上升的原因是,退休金的设计初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退休人员无法将产生的收入花掉,通常会把支出存到税收优惠的退休金之外。

这使得FIRE对澳大利亚人的计算比美国人要复杂一些,尽管澳大利亚有一个年龄养老金体系

By John Beveridge

John is a highly experienced business journalist and formerly chief business writer for the Herald Sun. He has covered Federal politics in Canberra, was Los Angeles Bureau chief for News Limited and was also chief of staff for the Herald Sun. He has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small and large cap ASX stocks and has a special interest in mining, technology and biotech.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