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牛市对抗熊市

Lithium outlook bulls bears Macquarie Bank electric vehicle sales stocks price floor
Macquarie Bank 与熊市趋势背道而驰,看涨锂矿前景。

也许是受到 Macquarie Bank 对电池金属前景的最新热情评估的鼓舞,尽管有陷入牛市陷阱的风险,但乐观主义者正小心翼翼地回到低迷的锂行业。

正如上周所报道的那样,自去年年底以来,熊市主要掌控着市场,只有少数例外,如收到高价收购要约的 Liontown(ASX: LTR),以及在加拿大获得勘探成功的 Patriot Battery Metals(ASX: PMT)。

但自圣诞节以来,锂的整体趋势一直在下降,因为投资者在消化源源不断的国际负面新闻,包括中国电动汽车销售低迷,欧洲经济急剧下滑,以及美国对电动汽车缺乏兴趣(到目前为止)。

这些因素将得到改善,因为各国政府决心用电动车取代内燃机车,但这种转变可能需要多长时间,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风险,因为如果供应过于领先于需求,锂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是去年年底开始出现的基本问题。

Macquarie Bank 仍持乐观态度

Macquarie Bank 在复活节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其追踪的每个锂股票为“强于市场”(买入),这是银行实际上在说“买入该行业”的罕见情况,使其客户对锂的前景没有疑虑。

在 Macquarie 肆无忌惮的热情背后,似乎是由于”与承购伙伴的价格机制不同”,锂矿商有可能赢得比公布的中国碳酸锂价值更高的价格。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一些锂矿股可以为准备忽视负面意见的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使 Macquarie 乐观的例子包括 Pilbara Minerals (ASX: PLS) 从上次销售的3.69澳元到目标价7.70澳元,可能会翻一番以上。

Piedmont (ASX: PLL) 可能会做得更好,从0.78澳元上涨到1.80澳元,而 Leo Lithium (ASX: LLL) 预计会从0.49澳元上涨到1.50澳元,上涨幅度超过200%。

其他银行并不看好

Macquarie 的所有股价预测应该与上周的小盘股报道一起来看,该报道强调碳酸锂的价格从11月的每吨87,000澳元跌至本月初的每吨35,000澳元。

正是这种下跌支撑了高盛和花旗这两家银行的警告,即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低的价格。

本周,在一份关于美国电动车需求的报告和第三家大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又提到了这两家世界领先银行的警告。

电动汽车采用缓慢

伦敦的《金融时报》在一份基于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研究的报告中提到了美国对电动车需求低迷的主题,该报告发现只有20%的美国人非常可能购买电动车作为他们的下一辆车,成本高和充电器的可用性是排名低的主要原因。

即使是《减少通货膨胀法》中承诺的减税,也不足以克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对电动汽车的负面情绪。

在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电动汽车的“购买者罢购”和工厂库存的过剩导致中国的锂价格崩溃。

摩根士丹利认为价格底线即将出现

摩根士丹利认为锂价可能会触底,这将有助于澳大利亚的锂矿商,但现在还没有出现。

“锂价格在需求疲软、持续去库存和非常低的现货(短期)交易量的影响下持续急剧下跌,这引发了市场关于是否存在价格底部的疑问” 摩根士丹利在复活节前的研究报告中表示。

该银行认为,价格底部可能会出现在中国锂转化厂的财务困境中,特别是非集成转化厂,这些公司必须购买锂而不是拥有自己的供应来源。

“非集成转化厂正在流失现金,目前的局面似乎是不可持续的。”

“市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调整。一是锂辉石(部分加工矿石)价格必须进一步下跌,或者是碳酸盐转化厂需要减少产量。”

摩根士丹利对锂矿牛市提出了明确的警告,该公司认为,在目前的碳酸酯价格下,转换商必须下降近40%至3000美元/吨,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如果这一预测正确,这将在自去年圣诞节以来的40%下跌基础上再次下跌40%。

时机就是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时机就是一切。一些购买澳大利亚锂电公司的投资者可能是看中了中国的艰难时期以及欧洲和美国缓慢发展的电动车市场。

长远来看,今天的买家应该会是明天的赢家,只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明天何时会到来 – 这是一个典型的牛市陷阱。

投资者必须考虑的是,在进入复苏期之前,锂辉石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可能会从上周报告的4850美元/吨的销售量下降到摩根士丹利预测的3000美元/吨。

摩根士丹利认为,碳酸锂在9月份可能会下降到25,000美元/吨,这比上次报告的31,000美元/吨的交易价格低了20%,比5个月前达到的87,000美元/吨的记录价格下降了71%,非常惊人。

By Tim Treadgold

Tim Treadgold is an award winning Perth-based business journalist who has been covering the resources sector for numerous decades. He was around during the 1969 nickel boom when he made the shift from geology to journalism. Tim's writing features in Forbes and London’s Mining Journal.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